開始正文之前,先回答一個問題:你覺得下面哪種方式對孩子的學習幫助更大?
1、每晚抽時間陪孩子閱讀,輔導孩子學習
2、買套學區房,讓孩子上更好的學校
之所以有提出這個問題,是因為我孩子明年要上小學,所以我妻子最近張羅著要買學區房,讓孩子上個更好點的學校。
如果家裡有錢,我當然是不反對為了孩子買學區房,讓孩子上更好的學校。但問題是沒錢!我們才辛辛苦苦把第一套房子的房貸還完,手裡就沒剩多少錢。再買個學區房的話,首付也得借借才能湊齊。所以當我妻子說要為了孩子要買學區房時,我是持反對態度。
於是我妻子就發出了靈魂拷問:你不想讓孩子上更好的學校嗎?
想,當然想,但前提是有這個實力。我不想剛還完債務,就又為了孩子背一屁股債。我想生活更輕鬆一點,帶著我的孩子、父母每年都出去走走。所以我不想為了個學區房,活的太累。所以,我對妻子買學區房是持反對態度的。
而且這句話從我妻子口裡說出來我卻總覺得很彆扭。
為什麼這麼說呢?
因為我妻子堅定的要買學區房,為孩子將來打算,為此寧願生活過的苦一點。而我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,整的好像我不為孩子考慮,對孩子的學習不上心,光為自己考慮似的。
但是真實的情況是我每天研究著怎麼教育好孩子,給孩子制定計劃,陪孩子閱讀、做遊戲,而我妻子每天更多的抱著手機看手機。有的網友可能不信,覺得我是在貶低我妻子,但是這卻是事實,在很早之前我就沒少因為手機的事跟我妻子吵架,讓她多抽點時間陪陪孩子,別天天光抱著手機看,為此還跟她約法三章,每晚抽半小時時間陪孩子,但是後來都不了了之了。
結果現在妻子卻表現的這麼大義凜然,好像為 孩子可以付出一切,而我卻顯得只顧自己不顧孩子,這不禁有點讓我苦笑不得。
我相信像我妻子一樣的人絕不在少數,他們寧願背一身債務也要給孩子買學區房,說要給孩子創造最好的學習條件,但是卻捨不得每天晚上抽出時間來給孩子講個故事,陪孩子一起遊戲。為什麼寧願過的苦一點也捨不得每晚抽點時間培養孩子?在我看來,父母每晚的堅持陪伴要勝於學區房。
因為對於年齡幼小的孩子,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,如果錯過了,等孩子的習慣定型了,父母再想幫孩子改正,那困難可就不是增加一點半點。比如說閱讀習慣,父母如果指望等著孩子上了小學後老師給你培養,那就是白日做夢了,肯定是不可能的,只有父母從幼兒園就開始,每天晚上給孩子講故事,陪孩子閱讀,這樣日積月累之下才有可能最終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。
而小學的知識點相對來說都特簡單,純靠死記硬背就能記住,這也是為什麼小學1、2、3年級的時候大部分孩子的成績都考90以上的一個重要原因。哪怕孩子沒有進好的學校,父母在家也可以幫孩子輔導。
所以,對於低年齡的孩子來說,更重要的是父母每天的陪伴學習,幫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,而不是砸鍋賣鐵的去買個學區房。
當然,如果家庭有實力,肯定是買學區房更合適。
但是為什麼很多像我妻子一樣的父母,明明家裡沒這個實力,卻非要砸鍋賣鐵的買學區房?如果說是為了孩子,那麼父母不更應該放下手機,每晚陪伴孩子嗎?
根本原因在於父母想為了孩子,但有捨不得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,放棄自己的舒適區。
設想一下,放棄手機、電視,改為每晚花時間陪孩子,而且不是一天兩天,可能是三年四年。這種改變自己舒適習慣的方式大多數人都無法接受,他們也許可以堅持一天兩天,但是長期這麼做,估計父母都堅持不了。
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:「今天做一件簡單的事。每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,然後再盡量往後甩。」說著,蘇格拉底做了一遍師範。
然後,蘇格拉底問:「從今天開始,每天做10下。大家能做到嗎?」學生們都笑了。這麼簡單的事,有什麼做不到的。
一個月後,蘇格拉底問學生們:「每天堅持甩手10下的,請舉手。」90%的學生都舉了手。
又過了一個月,蘇格拉底又問:「到現在還堅持的,請舉手。」 這時只有40%的學生舉手了。
一年過後,蘇格拉底再次問到:「一年過去了,堅持的現在的請舉手。」這時,整個教室里,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。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為古希臘另外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。
再簡單的事,長期堅持也是一項巨大的考驗。
所以,每晚陪伴孩子存在兩個難題:一是改變自己的習慣;二是長期堅持。這兩點,無論哪一點都不容易。
而買房子就簡單了,生活可能有所變化,比如少出去吃點飯、少出去旅遊,但是生活習慣並沒有多大變化,晚上該玩手機還是玩手機、該看電視還是看電視,生活還是照樣繼續。
所以對於大多數的父母來說,寧願選擇長期的債務,也不想去改變自己,每天去陪孩子。
更重要的是父母的這種行為反應了他們內在的一種教育理念:依靠別人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。寧願買學區房也不改變自己,說白了就是他們不指望通過自己來教育好孩子,而是指望給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資源,讓別人來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。光改變孩子,不改變自己。
有這樣思維的父母,會把孩子的問題推在孩子身上,推在別人身上,而不會去反思自己的問題,然後改變自己,這才是最可怕的。
孩子教育的好壞,歸根結底是父母在起主要作用。抓不住這主要矛盾,而總想依靠改變細枝末節來教育好孩子,這是本末倒置,換來的最終還是教育失敗。
這類為了孩子買學區房的父母,很可笑,最終換來的是教育失敗
開始正文之前,先回答一個問題:你覺得下面哪種方式對孩子的學習幫助更大?
1、每晚抽時間陪孩子閱讀,輔導孩子學習
2、買套學區房,讓孩子上更好的學校
之所以有提出這個問題,是因為我孩子明年要上小學,所以我妻子最近張羅著要買學區房,讓孩子上個更好點的學校。
如果家裡有錢,我當然是不反對為了孩子買學區房,讓孩子上更好的學校。但問題是沒錢!我們才辛辛苦苦把第一套房子的房貸還完,手裡就沒剩多少錢。再買個學區房的話,首付也得借借才能湊齊。所以當我妻子說要為了孩子要買學區房時,我是持反對態度。
於是我妻子就發出了靈魂拷問:你不想讓孩子上更好的學校嗎?
想,當然想,但前提是有這個實力。我不想剛還完債務,就又為了孩子背一屁股債。我想生活更輕鬆一點,帶著我的孩子、父母每年都出去走走。所以我不想為了個學區房,活的太累。所以,我對妻子買學區房是持反對態度的。
而且這句話從我妻子口裡說出來我卻總覺得很彆扭。
為什麼這麼說呢?
因為我妻子堅定的要買學區房,為孩子將來打算,為此寧願生活過的苦一點。而我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,整的好像我不為孩子考慮,對孩子的學習不上心,光為自己考慮似的。
但是真實的情況是我每天研究著怎麼教育好孩子,給孩子制定計劃,陪孩子閱讀、做遊戲,而我妻子每天更多的抱著手機看手機。有的網友可能不信,覺得我是在貶低我妻子,但是這卻是事實,在很早之前我就沒少因為手機的事跟我妻子吵架,讓她多抽點時間陪陪孩子,別天天光抱著手機看,為此還跟她約法三章,每晚抽半小時時間陪孩子,但是後來都不了了之了。
結果現在妻子卻表現的這麼大義凜然,好像為 孩子可以付出一切,而我卻顯得只顧自己不顧孩子,這不禁有點讓我苦笑不得。
我相信像我妻子一樣的人絕不在少數,他們寧願背一身債務也要給孩子買學區房,說要給孩子創造最好的學習條件,但是卻捨不得每天晚上抽出時間來給孩子講個故事,陪孩子一起遊戲。
為什麼寧願過的苦一點也捨不得每晚抽點時間培養孩子?
在我看來,父母每晚的堅持陪伴要勝於學區房。
因為對於年齡幼小的孩子,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,如果錯過了,等孩子的習慣定型了,父母再想幫孩子改正,那困難可就不是增加一點半點。比如說閱讀習慣,父母如果指望等著孩子上了小學後老師給你培養,那就是白日做夢了,肯定是不可能的,只有父母從幼兒園就開始,每天晚上給孩子講故事,陪孩子閱讀,這樣日積月累之下才有可能最終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。
而小學的知識點相對來說都特簡單,純靠死記硬背就能記住,這也是為什麼小學1、2、3年級的時候大部分孩子的成績都考90以上的一個重要原因。哪怕孩子沒有進好的學校,父母在家也可以幫孩子輔導。
所以,對於低年齡的孩子來說,更重要的是父母每天的陪伴學習,幫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,而不是砸鍋賣鐵的去買個學區房。
當然,如果家庭有實力,肯定是買學區房更合適。
但是為什麼很多像我妻子一樣的父母,明明家裡沒這個實力,卻非要砸鍋賣鐵的買學區房?如果說是為了孩子,那麼父母不更應該放下手機,每晚陪伴孩子嗎?
根本原因在於父母想為了孩子,但有捨不得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,放棄自己的舒適區。
設想一下,放棄手機、電視,改為每晚花時間陪孩子,而且不是一天兩天,可能是三年四年。這種改變自己舒適習慣的方式大多數人都無法接受,他們也許可以堅持一天兩天,但是長期這麼做,估計父母都堅持不了。
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:「今天做一件簡單的事。每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,然後再盡量往後甩。」說著,蘇格拉底做了一遍師範。
然後,蘇格拉底問:「從今天開始,每天做10下。大家能做到嗎?」學生們都笑了。這麼簡單的事,有什麼做不到的。
一個月後,蘇格拉底問學生們:「每天堅持甩手10下的,請舉手。」90%的學生都舉了手。
又過了一個月,蘇格拉底又問:「到現在還堅持的,請舉手。」 這時只有40%的學生舉手了。
一年過後,蘇格拉底再次問到:「一年過去了,堅持的現在的請舉手。」這時,整個教室里,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。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為古希臘另外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。
再簡單的事,長期堅持也是一項巨大的考驗。
所以,每晚陪伴孩子存在兩個難題:一是改變自己的習慣;二是長期堅持。這兩點,無論哪一點都不容易。
而買房子就簡單了,生活可能有所變化,比如少出去吃點飯、少出去旅遊,但是生活習慣並沒有多大變化,晚上該玩手機還是玩手機、該看電視還是看電視,生活還是照樣繼續。
所以對於大多數的父母來說,寧願選擇長期的債務,也不想去改變自己,每天去陪孩子。
更重要的是父母的這種行為反應了他們內在的一種教育理念:依靠別人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。
寧願買學區房也不改變自己,說白了就是他們不指望通過自己來教育好孩子,而是指望給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資源,讓別人來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。光改變孩子,不改變自己。
有這樣思維的父母,會把孩子的問題推在孩子身上,推在別人身上,而不會去反思自己的問題,然後改變自己,這才是最可怕的。
孩子教育的好壞,歸根結底是父母在起主要作用。抓不住這主要矛盾,而總想依靠改變細枝末節來教育好孩子,這是本末倒置,換來的最終還是教育失敗。